三河市加快推进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瞄准特色产业,迈开双腿,“跑部进京”,从京央企中引进战略合作者,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等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接协作,探索与通州区合力打造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努力实现从“协同”发展迈向“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原子荧光光度计第一大生产商和销售商,该公司从北京市朝阳区迁至我市兴远高科产业园后,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为未来扩充产能和产品线预留了空间,高端高新企业纷至沓来,成为我市实现与北京产业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已签约北京转移项目42个、总投资534亿元,累计承接154个、总投资903亿元。

我市探索以“科创园模式”激活空间资源,打造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承载的平台,有效破解了项目建设用地不足的难题,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项目选择落户我市。目前,我市培育科创园31家,总建筑面积464万平方米,可承接科技型企业2000家以上,目前已建成19家科创园,入驻企业865家,其中60%来自北京。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今年,随着北三县至北京国贸之间的京津冀通勤定制快巴试点正式开通运营,我市交通一体化驶入高速路。从谋到定,轨道交通发展格局正式形成;从点到线,城际铁路主体骨架基本建立;从无到有,高速公路规模体系贯通京津;从疏到密,区域公路畅通网络逐步加密;从通到畅,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推陈出新……

坚决一点、快一点,奔跑起来加油干。我市以奔跑的状态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全力推进同城化交通建设,加速构建与京津全方位对接的立体交通网络,纵横交错的交通网连绵延伸,辐射四方,“轨道上的京津廊”串起百姓新生活。

山同脉,水同源,人相亲。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拓展与北京通州区公共服务共建的深度广度,全域内环境、教育、医疗等人们最关心的公共服务水平正在加速提升,37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京津冀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北京实验学校三河校区已正式挂牌开课;应急管理大学筹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燕达健康城入选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成为协同发展战略下“医养结合”样板。

同时,在相继引入北京热力、北京环卫、北京建工、北控水务等京企负责域内供热、环卫、建筑垃圾消纳、污水处理厂运营等工作的基础上,我市与北排、北投、京投等大型集团开展深入对接,全市人民享受“京标服务”成为现实。

上一篇:何屯红薯俏人眼 田村萝卜喜煞人
下一篇:试点先行 我市基层消防力量稳步推进

网友回应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