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深秋,走进三河东部矿山区,只见漫山红叶层林尽染,漫步其间,便能感受“人于画中行”的浪漫。
“昔日荒凉的矿区成了网红打卡地,客流量最高时能达到每天5000人左右!”三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主任马艳光介绍,三河东部矿山区是河北省廊坊市唯一的山区,系燕山余脉南麓,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自上世纪70年代至2016年,几十年的过度开采,造成了22平方公里的废弃矿山。但随着地质环境治理全面启动,过去的矿坑沟壑变成了如今的大美梯田,昔日的废弃矿山变成一座青山。
近年来,三河市共投入80亿元分期启动22平方公里的东部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目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千亩林地、万亩花海初具规模,全面提升的生态环境为当地发展休闲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山区百姓建成一座“绿色银行”。
困境
500余家采矿企业挖“金山”毁“青山”
几年前,矿区还是一片荒凉的土地。
“山下庄村东部的矿区属于三河东部矿区的一部分,矿区数十平方公里,赤裸着白灰色和偏黑色的山体。岩体裸露在山野,整个矿区形成无数个大小不一、坑坑洼洼的高地,而有的矿山,随处可见被挖成的沟壑,矿山内随处堆放一些松散的砂石,几乎没有植被,一片荒凉的土黄色。山脚下车辆碾轧形成的多条道路比较明显。矿区里,一个高达100多米的小山,旁边都被挖得坑坑洼洼,在旷野中显得很醒目。”这是几年前媒体报道中描述的三河东部矿区的场景。当时,矿区矿山盗采猖獗,当地每天盗采石料2万多吨,而盗采者每天收益万元以上。
马艳光告诉记者,三河市幅员面积634平方公里,其东北部山区面积78平方公里。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起开始采石,高峰时采矿企业多达500余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是京津两大城市重要的建材供应基地。但挖出了“金山”,却毁了“青山”。经历数十年的开采,形成了多处坡度近90度的危岩体和白茬山体,质地软的区域形成开采深浅不一且不连贯的采坑,质地硬的区域遗留为岩墙,山区道路曲折难行。被破坏的矿山面积达22平方公里,采坑104个、平台431个、掌子面241个、边坡132个、残山78个、渣堆484个,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给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本地居民不敢穿白衣服,白天开车都需要开灯通行。”马艳光说。
昔日挖山采矿,富了口袋却毁了青山;今朝治理矿山,修复生态再现绿水青山迫在眉睫。如何走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统筹、矿山建设与绿水青山协同的绿色发展之路?
2010年起,三河市关闭了粉石生产线、白灰土窑等矿山企业,结束了三河矿山开采历史。2014年至2021年,八年间,这里经历了开采矿山、规范管理、矿厂关停、矿厂拆除、修复治理的历史进程。随着矿山修复治理的全面展开,“松柏戴帽、花果缠腰、梯田抱脚”的京津后花园逐渐形成,绿色梦想一步步成为现实。
治理
引入社会力量创造绿化修复经验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三河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治理思路,持续推进东部矿山的深度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消灾除险、生态复绿的矿山综合整治之路。
根据矿山治理任务重、涉及面广的实际,三河市采取中央资金、地方资金、社会资金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在加大政府治理力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资本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治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矿山生态治理。
作为社会资金治理废旧矿山的企业之一,福成集团从2010年至2021年累计投资60余亿元,整治废弃矿山矿坑5.8平方公里,修复绿化荒山、荒坡、沟壑2.7平方公里,累计治理绿化修复面积达8.5平方公里,造出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宜商则商、宜养则养(康养)标准的土地12000余亩,栽植林木、果树、花卉、爬藤等各种花冠木60余万株,为矿山治理积累经验。
其间,该集团与原承包矿山开采的企业和个人洽谈,流转了他们承包矿山的剩余年限,又通过三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投标,与栲山一村、白庄子、马连口等9个村委会中标了废弃矿山、山坡地的五十年承租权;聘请国内外矿山治理勘察设计公司,对废弃矿山进行勘测设计,采取削高填低、山体修复、覆土植绿等措施;采购大型挖掘机、矿山车、强夯机、装载机、振动碾等各种机械设备400台(套),组建千人施工队伍……福成集团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负责人李玉江告诉记者,由于开采矿山造成的部分山体纵截面与地面的角度可达八九十度,陡峭的坡面给复绿造成巨大困难。针对这个难题,治理时采取了“造梯田”的方式。“我们在山体边以堆砌矿石的方式制造出多级阶梯,类似于‘梯田’,这样造出的地是一条一条、一层一层的,全部采用现代设备及栽培技术种植,为覆土植绿创造了可能性。”李玉江说。
矿山覆绿,确保植被存活是关键。为了确保植被能够顺利成活,集团通过多次对土壤的厚度探索研究,最终确定一米左右是最佳土壤覆盖厚度,有效保证了植被成活率。同时,采用高次团粒喷播技术,将凝胶材料、土和草籽混合喷到坡面,实现了被破坏山体重新覆绿。
此外,由于多年的开采,矿山内的植被已经所剩无几,白茬山遍布,施工难度非常大。针对矿山矿坑少土、多石、缺水、一毛不拔等极端恶劣的地理环境特点,经过反复测量和试验,该集团发明了集固土、积水、保墒于一体的“福成造林法”。通过树坑深挖、配腐殖土、精选树木、精心栽植、钢管固定营养输送等措施,栽植油松、白皮松、法桐、云杉、五角枫、美国红枫、杜仲等树木,卫矛、月季、紫薇、迎春等花冠木类,凌霄、爬山虎、紫藤等爬藤类植物,累计达4万余棵(株),成活率达到95%以上。
截至目前,三河市东部矿区22平方公里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共栽种各种树木200多万株、花草8000亩,新增可利用地1.5万亩,现阶段正在进行绿化养护工作。
发展
投资百亿打造“绿色康养中心”
修复“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治理完成后,三河市通过适度加大资金投入、科学合理增加工程量和附属设施,尽最大可能恢复土地资源。同时,利用区位优势,携手北京规划设计院、港中旅、恒大、中冶等规划设计团队和大型建设、康养、文旅投资集团,对东部山区产业发展进行全面规划设计,谋划布局休闲游憩、绿色康养、科研展示等功能,打造三河未来发展的新引擎。
着眼未来,一座“国际绿色康养中心”的美好蓝图呼之欲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由国际康养城和国际生态主题森林公园两部分组成。
其中,国际康养城规划建设成为一所集养老居住、养老配套、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养老度假基地。项目位于密涿高速(七环)西侧,项目拟投资100亿元,拟总占地3000余亩,其中需建设用地710亩,为老年人打造一个集养老居住、医疗护理、休闲旅游、度假养生为主题的多功能智慧康养园区。建成后设置7000张高端智慧床位、3000张普惠床位,采用现代先进的智能监测设备,引进优秀的医疗管理和服务团队,以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老人入住。医疗康复区还规划建置一座三甲级医院,满足康养城内老人的医疗康复需求。同时,将利用智慧养老系统,结合父母对亲情、紧急救助、健康检测服务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后台大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手段,推送相应的资源,搭建共同的信息协作平台,为老人和子女家人建立交流空间,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互联化、智能化的“互联网+养老”服务。
国际生态主题森林公园则规划打造集酒店、动物园、水乐园、植物园、马戏剧院于一体的综合性世界级旅游项目,与国际康养城项目共同形成生态体验、森林养生、田园养生型的康养产业系。项目位于密涿高速(七环)东侧,拟总占地约7000亩,其中需建设用地1135亩,拟投资110亿元。国际生态主题森林公园定位为绿生态、绿环保、矿区复原示范基地,通过提升区域产业地位,促进旅游升级,打造华北地区国际级综合旅游度假区。其中,以大生态、大动漫、大公园为概念主线,旅游度假体验乐园为核心设计,将容纳数百个动物种群,数十个精品主题公园项目,将自然森林、动物观赏、游乐体验相融合。
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旅游、金融、医疗、教育等多个产业链共同发展,也将为当地百姓创造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不仅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更可重塑当地的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成为集养老、休闲娱乐、度假养生为一体的新型产业示范基地。
“我们不仅要让沉寂多年的废旧矿区变成京东绿色屏障,还要在绿色屏障里建设世界级康养旅游目的地,成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承接平台。项目全面启动后,将引进京津等地优质医疗资源落地,吸引京津等地老人来三河养老,惠及1万余名当地村民就业,届时,当地村民将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大受益者。”李玉江说。
网友回应